夏光,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
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1月10日,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新格局、新机遇、新未来”为主题的“2022‘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论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北京世环生态科技发展研究院、大运长河生态文化中心承办。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专员夏光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专员夏光
一、“双碳”战略重构环境与经济关系
1、“双碳”目标着眼点是生态环境,着力点是经济社会。“双碳”目标是从应对气候变化中提出来的,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是一个可以看到和感受的生态环境问题,极端气象增多、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平均气温上升,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峻而紧迫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主要行动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紧紧牵住降碳这个“牛鼻子”,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进行能源革命。可以看到,这些领域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和行业。就是说,“双碳”目标要求对长期沿用的高碳能源系统和相应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调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构建更高形态的环境与经济关系。
2、“双碳”目标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约束条件。经济社会发展从来都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本、技术、管理制度等,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突破点是对外开放、引进资本和技术、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等。后来,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重要约束条件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地、生态等自然要素的稀缺性上升,不能为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为此,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行动,使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得到恢复和增强。现在,提出“双碳”目标,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约束条件,它与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都必不可少的能源利用方式有关,并且碳达峰时间不足十年,碳中和时间不足四十年,因此,“双碳”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约束条件。
3、“双碳”目标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同推进。《意见》提出,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从中看到,碳减排只提出了相对目标值,未提出碳排放达峰的绝对值,碳中和也没有提出具体的目标值。这说明,实现“双碳”目标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不是单纯的碳减排,而是要保持必要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果能源结构调整慢,那么碳排放相对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就会高,这种情况下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是增加新兴产业产值。如果能源结构改变快,那么传统产业面临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大,经济代价高,因此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是加快新能源技术突破,降低其使用成本。
4、“双碳”目标倚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突破。我国是产业大国、能耗大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为什么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而不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主要还是由化石能源的技术和经济特性决定的。比较而言,以煤炭为代表的固态能源、以石油为代表的液态能源和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气态能源,安全性高、开发成本低,可大规模运输,因此成为传统能源的首选。现在提出“双碳”目标,则要求低碳的新能源能够尽量达到较高的技术经济性,这是能源革命的关键之处。“双碳”目标确实激发了新能源的研发热情,目前正处在能源技术革命的前夜,一旦取得突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全新的面貌。总之,实现“双碳”目标是环境与经济的动态平衡。不顾生态环境要求放任碳排放冲高峰,或者不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急于求成搞“运动式”碳减排,都是不符合“双碳”目标本质要求的。以上说明,“双碳”目标情景下,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和深刻。以控制常规污染物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改造和污染物达标治理,而实现“双碳”目标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二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一点上是相通的,都是新型环境与经济关系的体现。
二、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国际合作是“双碳”战略的必选途径,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全面更新,需要进行持久和广泛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些创新如果都靠一个国家自己进行探索和实践,则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创新的现实需要。二是创新成本非常高。因此全球开展“双碳”国际合作是多赢共赢的选择。
“双碳”国际合作的新机遇。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全社会特别是经济界面临很多发展机遇,这些机遇既反映在碳达峰中,也反映在碳中和中。重点是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1、新产业发展机遇。按照“双碳”目标,为了降低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必然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2、绿色低碳改造机遇。强大的制造业是国家的经济脊梁,对这些产业进行绿色低碳改造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选途径,也是提升产业发展效益的重要机遇。未来很长时期内,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将是这些产业完成“双碳”重任的主要路径。
3、碳汇建设机遇。碳汇市场就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把碳汇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碳减排成效的“兑现”机制,是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制度安排。至2022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